C6/36 幼蚊细胞 | |
种属/性别/年龄: | 昆虫细胞系/新生幼虫 |
组织来源: | |
生长特性: | 贴壁 |
形态特征: | 上皮细胞样 |
倍增时间: | 30-40 小时 |
背景/描述: | C6/36 细胞系分离自白纹伊蚊的幼虫组织。白纹伊蚊是一种重要的病媒蚊,可传播多种病毒(如登革热病毒、基孔肯雅病毒、寨卡病毒等)。有助于登革热病毒和黄病毒的繁殖。细胞不依赖锚定,不致瘤,并保持二倍体染色体数。C6/36 细胞对多种虫媒病毒(尤其是黄病毒和甲病毒)具有高度易感性和强大的扩增能力。这一特性很大程度上归因于其内在的RNA干扰抗病毒途径存在缺陷。C6/36 细胞是分离、培养、扩增和研究虫媒病毒(Arbovirus)的黄金标准工具之一。 |
保藏机构信息: | ATCC:CRL-1660 ;BCRC:60114;CCTCC:GDC0125:GDC0125 |
生物安全等级: | BSL 1 |
使用限制: | 仅供科研使用 |
培养基: | MEM +10%FBS+1%P/S |
推荐完全培养基: | C6/36幼蚊细胞系完全培养基(YCM-0872)(配方:89%MEM基础培养基YBM-M+10%特级胎牛血清YS-FB500A+1%双抗RA-12) |
建议传代比例: | 1:2-1:4 |
建议换液频率: | 2-3次/周 |
气相条件及温度: | 95% 空气,5% 二氧化碳;37℃ |
冻存液: | |
订购须知: | 该细胞用细胞刮铲替代胰酶来对细胞进行处理;在细胞回收期间避免培养基的过度碱性。建议在加入培养瓶之前,将含有生长培养基的培养容器放入培养箱中至少15分钟,以使培养基达到其正常pH值(7.0至7.6)。 |
微信公众号
微信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