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全国免费热线
400-6969-312

一眼看懂原代细胞“传代数”&“倍增数”

返回返回上页
浏览量:302 发布时间: 2025-02-24

众所周知,对原代细胞而言,增殖能力是及其重要的指标,因为绝大多数正常原代细胞在体外存在“增殖极限”,它关系到最终收获的细胞量。小亿发现大多数客户在咨询的时候都会提到“这个细胞能传几代?” “这个细胞传代数是多少?”等诸如此类的问题。实际上,用“传代数”来描述细胞增殖能力是不合适的,而应该用“倍增数”来作为衡量原代细胞增殖能力的指标。下面小亿将以贴壁细胞为例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让大家了解这两者之间的区别。

传代--是指当培养细胞在培养器皿中达到或即将达到汇合时通过胰酶消化、细胞刮刀等方法将细胞接种到2个或2个以上新的培养器皿中的过程。这个过程中如果传代前后所用培养器皿规格(底面积)一致,比如1个T25培养瓶细胞消化后接种到2个T25培养瓶中,此时的传代比例为1:2。但如果在消化后接种到2个T75培养瓶中,此时的传代比例将是1:6(因为T75培养瓶底面积是75cm²,是T25的3倍)。那么显而易见,这两种方法虽然都只做了一次“传代”操作,但却不能都简单地记为“传了一代”。此时,“传代数”已经不能准确预估细胞增殖能力。

倍增--是指细胞数量每经过一次分裂,细胞数量翻倍。如1个细胞分裂一次得到2个细胞,记为倍增1次。可按如下公式计算收获细胞量:

初始细胞数量*2^倍增次数=最终细胞数量

下面以亿泽丰“明星细胞”--HUVEC(人脐静脉内皮细胞)为例

HUVEC倍增数为15,如果初始细胞数量为50万,理想状态下可获得:

500000*2^15=16384000000个。实际上,体外培养时的数据远低于该数值,一般在7*10^8-8*10^8左右。

清楚了“倍增数”和“传代数”的区别,那么我们应该如何进行两者的换算呢?一般情况下,1:2传代一次消耗2-3个倍增数(因为培养过程有各种原因凋亡的,传代过程中又有各种损失,传代后也有不贴壁细胞)。因此,15倍增细胞如果一开始接种在1个T25培养瓶中,之后每次都1:2传代的话可传5-8代。如不使用T25培养瓶,可按实际使用培养器皿的底面积进行换算。

附:常用培养器皿底面积、加液量和收获细胞量

培养器皿

底面积(cm2

加培养液量(mL)

可获细胞量(个)

96孔培养板

0.32

0.1

105

24孔培养板

2

1.0

5×105

12孔培养板

4.5

2.0

106

6孔培养板

9.6

2.5

2.5×106

4孔培养板

28

5.0

7×106

3.5cm培养皿

8

3.0

2.0×106

6cm培养皿

21

5.0

5.2×106

9cm培养皿

49

10.0

12.2×106

10cm培养皿

55

10.0

13.7×106

T25培养瓶

25

5.0

3×106

T75培养瓶

75

15~30

1×107

*上表数据根据不同厂家及细胞特性不同有所差异,仅供参考。

在线咨询
返回顶部
产品中心产品中心
技术支持技术支持
关于我们关于我们
在线留言在线留言